關于衡水中學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問題,為什么大家要討論它,我想這個問題是非常重大的,的確是需要我們面對的。對這個問題的討論,就是要回答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,什么是素質教育?
關于衡中的討論很難,經(jīng)常有人說,“你沒去過你就說話”“不客觀”等等。所以我們更多需要的是用事實,而非僅僅靠立場和觀點來說話。
先說說這么一個背景,衡水中學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基礎教育當中比較極端的應試教育模式。有人說其實中國的絕大多數(shù)學校都具有衡水中學的性質,也就是說都是以應試教育為特點的,無論是縣中、重點中學,包括那些民辦學校都是追求升學率的。這的確是一個客觀事實,但是如果僅僅以“高考競爭”來為這種教育模式辯護,還是較為幼稚。即便存在高考競爭的情況下,大家使用的手段、教學和管理的模式仍然是很不相同的。
有人用競技體育來論證衡水模式的合理性,其實將高中教育跟競技體育相提并論,已經(jīng)透露了這種應試模式的一種核心價值,即將教育直接異化為競技的過程,而放棄了育人的目標。而且我們要看到即便競技體育也是有規(guī)則和底線的,例如不能使用興奮劑,那么在我們的基礎教育當中,底線何在?
衡水中學作為一種應試教育極致化的標本,它的危害就在于濫用成功學的興奮劑,控制學生的每一分鐘、每一個行為,進而控制學生的思想和意識,使之“萬念歸一”——唯一地為了考試、為了分數(shù)、為了升學。這與國家的教育方針、高中教育的目標已偏離甚遠。其實我們都清楚,無論是衡水中學的學生、家長、老師,還是衡水中學以外的大家都有一個基本常識,內心都知道它其實是不好的,是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。只不過大家是基于一種短期的功利主義,即為了贏得高考孤注一擲。但是在恢復高考40年以后的今天,來反思應試教育,其實可以有更多的選擇,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問題。
為什么說衡水中學是一種極端應試的教育模式,我想它有一些特點。
1. 高競爭、強控制
第一,我們將其歸納為高競爭、強控制。在應試訓練方面它用一年以上的時間備考刷題。有人說它是用整個高三,有的認為還不止如此,高二就開始進行備考刷題了。這個做法嚴重違反了教育部規(guī)定的高中課程計劃。另外衡水中學高一高二每兩周休息一天,高三一個月休息一天,甚至只有小半天,這是對師生的休息權的一種侵犯。
學校的訓練模式就是采取日測、周試、月考、期中考、期末考等等頻繁頻密地刷題訓練。有一張衡水高三畢業(yè)女生的照片,她跟高中三年的試卷合影,試卷厚度甚至超過了她的身高。
2. 準軍事化管理
另外,就是實行一種準軍事化的管理,也被稱為量化管理。實際上就是管理每一分鐘,每一個行為,包括成績、紀律、衛(wèi)生、跑操,這是考核的四大指標,也事關班主任的獎金。起床吃飯的時間都被壓縮到最短。在校園里面學生通常只能跑步,這是衡中的一個奇觀。
我覺得它現(xiàn)在做得比較好的是保證了學生的8小時睡眠,但此后又是十幾個小時的學習。
那么這種高競爭嚴控制的后果,首先就是對學生身體健康嚴重的傷害。有人說胃病、神經(jīng)衰弱已經(jīng)成為衡中的“校病”,女生的月經(jīng)不調也非常普遍。
有一篇流行的網(wǎng)文,是一位衡中女生寫的,《我在衡水中學的三年》,她說這三年是從頭病到腳,吃飯吃得非常快,胃病就來了,各種胃藥怎么吃都不好,痛經(jīng)很厲害,然后腰肌勞損發(fā)展為椎間盤突出,還有各種低燒等等,影響最大的還是神經(jīng)衰弱,晚上不容易睡著,早上5:30又必須要起床,所以非常焦慮,也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,有很強的負罪感,經(jīng)常做噩夢,一直到現(xiàn)在離開衡中幾年以后還是做噩夢,夢見又回到了衡中復讀。然后她在大學期間因為各種原因又得了抑郁癥,休學。
這個學生當然是個案,但是她的情況有相當普遍性,因為鄭也夫在北大社會學系做過一個調查,是他們衡中畢業(yè)的學生自己做的一個社會調查。其中有一個學生說她高中三年就沒有脫過衣服睡覺,冬天就是蓋著羽絨服,因為早上沒有時間疊被子。她說這樣子的情況在衡中不是少數(shù)。
說老實話,我看到這個學生的說法,就感到非常沉痛。一個青春期的高中女生三年沒有脫過衣服睡覺,你想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?
不光是學生,衡中老師的工作壓力及其對健康的損害也是非常嚴重的,因為他要比學生到得更早,離得更晚。頻密的考試、測試老師都要及時反饋,所以他的工作量非常大。有人說衡中基本上沒有40歲以上的老師在第一線,可見這種教育模式也是以犧牲教師的健康為代價的。
3. 嚴密的精神控制
與此同時,衡中對學生實行嚴密的精神控制,嚴格約束教師和學生的思想,形成一種高密度半封閉的高壓環(huán)境。學生的每一分鐘都要集中到考試這個中心題目上,不準提出異議,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在提示學生要認真學習,學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圍繞著學生的學習,“學習就是生命”,“學習就是一切”的思想深入人心。
在這個過程當中,班主任具有很大的權威,學生必須絕對服從。學生的學生會、社團等都不是學生自主管理的,也沒有選修課,網(wǎng)上的選修課大多是做樣子的,就是給別人看的。同時,學校對學生有非??量痰那逡?guī)戒律,比如說上課不能轉筆,不能靠墻,不能回頭,不能看窗外,不能走神,不能咬筆,不能總是跑廁所,不能頂撞老師,不能心情不好,不能慢,不能笑,不能和同學說太多話,不能退步,不能生病,很多的不能。
動輒給你一個負面的評價,稍微嚴重一點就要請家長。凡是與考試無關的書都不準帶入學校,凡是與課本不同的觀點都不準提出,否則按違規(guī)處理,甚至要求學生不能吃某些水果,以免拉肚子影響學習。甚至還有要求學生在冬天的時候不要洗頭,以免受涼影響學習。
可見,學校的管理確實是把學生的生長和生活全部扔在一邊,為了考試、為了成績,其他都是不重要的,甚至還嚴重存在著體罰學生的現(xiàn)象。
從江蘇去衡中考察的教師發(fā)現(xiàn),幾乎每個班都有6~9個學生,被罰站一節(jié)課,站在教室后面學習。其實他們的犯規(guī)無非就是上課講話或者借東西,早操遲到了幾秒鐘,作業(yè)未按規(guī)定提交等一些極其輕微的過失。
4. 缺少交往和溝通
在這種高競爭、嚴控制的管理模式中,產(chǎn)生非常嚴重的后果,即學生沒有時間交往和閑聊。有個學生寫道,即便是一個宿舍的同學平時說話的機會也不多,因為回宿舍就是為了休息,還有午晚休的紀律也規(guī)定不能說話,如此其就造成了一種秩序,即你不會影響別人的學習,別人也不會影響你的學習。
所有的生活只有一個詞,就是學習,就是不斷地壓縮自己,完全忽略和取消刷題之外一切的人生內容和教育功能。
而對于青春期的學生,其社會化學習、交往和溝通是極其重要的,遠勝于學業(yè)成就的一種技能,但在這樣的模式當中,將它們全部取消了。因此它不僅不是素質教育,而且是反教育的。
很多聽眾肯定會有這樣一個疑問,因為為衡水中學辯護的另外一個理由,就是說它實際上也提高了農(nóng)村學生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,每年有那么多學生進入985、211,這是不是造福了農(nóng)村學生呢?這個問題我們下期討論。